新中国成立之初,统一大业成为国家核心目标。1949年12月,中共中央发布文件,明确1950年军事任务包括解放台湾地区。
这项决策源于解放战争胜利势头,当时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岛屿,威胁大陆安全。中央领导层评估形势,认为通过渡海作战可完成统一,进而巩固边疆。
备战工作迅速展开。东南沿海部队集结,华东野战军主力调动,建议从全国抽调兵力,最终形成16个军规模,涉及近百万人员。
空军建设同步推进,选派数百人赴苏联学习,并采购飞机百余架,与现有力量整合成掩护部队。海军初步组建,但基础薄弱,仅有少量舰艇可用。这些准备旨在夏季发起行动,国民党方面加强防御,美国开始关注动向。
1950年春,海南岛战役检验渡海能力。部队克服风浪,成功登陆,但暴露问题:船只易损,协调困难。这场战斗虽取胜,却凸显海上作战经验缺失。中央审视战报,认识到陆战优势难以直接移植海战。
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。美国迅速干预,27日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,杜鲁门宣布“中立化”台湾地区,阻挡大陆推进。这一举动改变格局,美军舰艇部署直接对抗解放军渡海意图。
毛主席两大顾虑由此显现。
第一,海军力量不足。新中国海军起步晚,1950年舰艇总数不足百艘,大型军舰稀少,多数老旧。
人员素质有限,多数干部学历不高,学校设施不全。相比国民党202艘舰艇和742架飞机,差距明显。渡海需制海权,缺乏经验易致失败。
第二,美国支持国民党。第七舰队装备先进,雷达与舰载机覆盖海域,1954年美台签订防御条约,正式化干预。这使解放台湾地区面临外部军事压力。
基于评估,毛主席决定推迟。1951年不打,1952年视情况定。部队调整部署,宣传强调统一方针,但需时间建设海空军。这一决定避免贸然行动,确保战略稳健。
海军建设从此提速。
1950年代,购入苏联舰艇,国产化起步。1960年代,潜艇部队形成。改革开放后,加速现代化。2012年辽宁舰服役,2019年山东舰入列,2022年福建舰下水。
2025年,海军主力舰艇达168艘,总舰船超300艘,包括3艘航母、3艘两栖攻击舰、50艘导弹驱逐舰、百余护卫舰、60至70艘潜艇,总吨位约230万吨。现役军人24万,在东南亚居首,全球仅次美国。
2025年,海军继续扩张。新服役舰艇或达20万吨,总吨位超24万吨。双航母编队穿越岛链,舰载机起降演练频繁。预计到2049年,作战实力与美国相当,重点增强沿海作战能力,针对南海东海。
但第一顾虑部分存留。海军虽强,但大规模渡海实战经验少。海南后,主要靠演习积累,如南海协同登陆。缺乏真实敌火考验,网络讨论此点。实战需陆海空协调,海峡环境复杂,防御密集。
第二顾虑未解。美国干预加剧。朝鲜战后,第七舰队长期驻扎。1979年美台条约废止,但台湾关系法延续军售。
2025年,特朗普政府计划四年军售超183亿美元,敦促台湾防务预算至GDP 3%。首批攻击无人机交付台当局,军方测试飞行。台当局拟2030年预算达GDP 5%,响应美压。
中美摩擦升级。2025年5月30日,中国外交部回应美军售,反对美台军事联系,强调台湾地区内政。美议员访台、南海军演,旨在牵制中国崛起,维护亚太霸权。
这些动态显示,美国视台当局为棋子,削弱中国实力。军售加速“武装台湾”,第七舰队巡航海峡,干扰统一进程。俄乌冲突教训显明,低估外部援助易致拖延。中国需警惕类似风险。
两大顾虑影响深远。第一虽缓解大半,实战需未来检验。第二一丝未变,甚至强化。海军目标远大,需持续强化。遏制干预,通过外交团结力量,转移美注意力。
统一事业传承至今。白皮书强调新时代方略,坚持一中原则。两岸同属一国,台独无路。战略传承,推动和平统一,但顾虑存留,需智慧化解。
- 上一篇: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】发力“小切口” 护航“大民生”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- 下一篇:没有了